超级射击俱乐部超级在哪里

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实战化训练中,南昌舰进行舰炮射击。米鹏摄

“超级射击俱乐部”成员于景龙在南昌舰主炮前给年轻官兵分享射击经验。张枭摄

摇滚和骑行,两件毫不相干的事,在邢加济身上达成了完美统一。

“35km/h,新纪录。”在朋友圈分享自己骑行新纪录时,邢加济耳机里,窦唯刚好唱到那句:“幸福在哪里?”

如果有人问这位海军军官这个问题,他一定会告诉你:在我的“射击梦”里。

充满激情,同时又富有耐心。过去17年里,邢加济把身上这两种特质都倾注在同一件事上——射击。

年初,时任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业务长的邢加济发起组建“超级射击俱乐部”,和志同道合的战友开始了追求射击极致的“超级”之旅。

“超级”是一种心态

来不及了!

主炮故障,目标丢失,无法瞄准……所有的糟糕状态都扑面而来。直到射击那一刻,他发现目标不见了。视线里,只有向他呼啸而来的炮弹。

半夜惊醒,于景龙确定那是一个梦,却仍为之担忧。

“我时常能感到,危机蛰伏在四周。”年9月的一个黄昏,于景龙站在南昌舰旁,忧心忡忡地说出这样一句话。

于景龙有两个身份。作为我国首艘万吨级驱逐舰的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,他有强烈的自信。作为“超级射击俱乐部”最初成员之一,他时刻充满着危机感。

于景龙明白,实战才能真正检验战斗力。在此之前,只有不断追求极致,才能在战争来临前就穿上一层“盔甲”——一层足以在波诡云谲的未来战场上抵御风险的“盔甲”。

追求极致,是于景龙和邢加济等几位“俱乐部元老”的初衷。

年,邢加济从大连舰艇学院毕业。踏上沧州舰,他遇见了自己执掌的第一门舰炮。从外形上看,舰炮的炮管犹如一柄利剑,炮座就像一个碉堡,线条明朗粗犷。

那时,中尉邢加济没想到,舰炮的粗犷外表和内部的复杂结构极不相称。他真正认识舰炮,是从第一次随舰进行射击开始的——

那年春天,军港下了好几场雨。沧州舰赴某海域执行实弹射击任务。作为新任副枪炮长,邢加济的战位在这座半自动化主炮的炮座上。

汹涌的波浪不停拍打舰体。第一发炮弹拖着尾焰呼啸而出,重重的油烟和隆隆的回声瞬间裹住了邢加济。

炮弹携着火光,带着邢加济突然抵达一个从未到过的专业领域。射击结束,命中率不到百分之十。

邢加济这才明白,这是一个与自己之前认知完全不同的领域。

通过与炮班的士兵交流,邢加济了解到,受海上环境影响,舰艇和目标均处于运动状态,难以相对静止。想要提高命中率,必须经过一系列精密计算,把炮弹轨迹和影响因素算得分毫不差。

也是这一次射击,让邢加济认识到,舰炮命中目标的背后,是数万个精密仪器的精准运作,更是枪炮手高超射击技巧的比拼。从此,邢加济致力于如何把炮打得更好更准。

随着射击经验越来越丰富,码头上,舰艇上年轻的枪炮长们经常围住邢加济“取经”,人送雅号“码头业务长”。没过多久,邢加济被正式选拔为支队枪炮业务长。

在和年轻官兵交流中,邢加济也经常收获一些新想法。受电影《壮志凌云》启发,他迸发出一个念头:像电影中的顶级飞行员一样,建立一个交流平台,把最优秀的枪炮长集中在一起,共同探寻最先进最有效的射击技巧。

“超级射击俱乐部”由此成立。

在邢加济看来,想加入这个俱乐部,首先必须拥有一个“超级”心态。

“超级”心态,是一个优秀军人应该具备的素养。这种素养是对极致的追求,更是居安思危意识的体现。

“我们不仅要在考核成绩上,超越优秀这个最高等级,更要与世界同行比较。因为,未来战场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考试。”邢加济扶了扶黑色的方框眼镜,认真地说:“拥有这种格局和心态,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向实战化,面向未来战场。”

“超级”是一种能力

坐在战舰指挥室,对空作战部门作战长郑宝剑激动地跳了起来。

阴沉天幕下,炮声如闷雷炸响。远处,靶机在空中爆裂成一团火焰,瞬间成了随风消散的碎片。

伴着兴奋而来的,还有一种成就感。这是该型舰炮首次在数千米外击爆高速靶机。这一刻,指挥室仿佛亮了起来。

“就在几个月前,我们还认为,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”郑宝剑说,“当初,专家和工厂设计师讨论,这个距离早已超过了副炮理论射程。”

事实上,完成这个任务相当不易。数千米距离,击中高速靶机已相当困难,更何况要命中比篮球还要小的靶机油箱。

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他们请来工业部门专家,组织若干组模拟射击,修正参数,分析数据。

几次试验,精度始终不理想。比武前夜,郑宝剑辗转反侧。他起身喊上技师李建鹏,拿着尺子去了机库。

两人围着训练中坠落的靶机,根据弹痕,不断测算炮弹轨迹。和几个业务长讨论后,郑宝剑果断修正数据。最终,他在比武中实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目标。

后来,郑宝剑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一套射击理念,整理的经验做法在全支队广泛推广。

研究生毕业的郑宝剑,曾前往俄罗斯留学。谈及射击理念,他说:“我们俱乐部总结出很多射击理念,这是衡量一个人‘射商’的重要指标。”

“射商”,是这个俱乐部的专有名词,也是俱乐部成立后提出的第一个射击理念。

所谓“射商”,是结合射击理解、射击理念、装备磨合程度,对炮手射击素养的综合评价。

“‘射商’的提高,有赖于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射击理念。”烟台舰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宋剑男对此有自己的认识。

一次打靶归来,宋剑男与俱乐部同行交流经验,听到一个新名词:炮弹冷膛原理。

舰炮在发射时,由于炮膛冷却,会导致第二次发射炮弹的弹道出现偏差。俱乐部的成员将其定义为“二次冷膛”。

通过大量试验和学习,宋剑男找到了解决办法,炮也打得更加精准。

邢加济电脑里,个G的硬盘存得满满当当,里面全是俱乐部组建7年来积累的射击理念和射击案例——

他们首创“无瞄点坐标法”射击,大胆尝试主炮夜间对岸射击,大大提升了命中率,在海军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;他们提出“精确校星”“方向正好”等射击经验,具备极大的实战意义和示范效应,被多个单位借鉴。

“超级”,其实是追求一种挑战自我的能力。伴随海军装备更新换代,俱乐部成员们有机会操纵更加先进的舰炮。面对未来,战胜敌人,首先要战胜自己。

“如果战争在下一秒打响,我们要成为淘汰对手的那批人。”这些年,“邢加济们”接过了一型又一型新装备,也接受了这些炮弹背后承载的梦想和责任。

“做难事,必有所得。”射击,塑造了他们。同时,他们也用自己的理念重新定义了射击。用邢加济的话说:“最美的雪莲,永远生长在人类难以企及的山巅。”

所谓“超级”,就是有能力挑战人生路上一座又一座高峰。

“超级”是一份热爱

黑暗中,手表发出微光。

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,邢加济总是带着这款国产智能手表,它可以清楚地显示经纬度、湿度和气压等数据。

“这些都是影响射击的重要因素。”邢加济说,“如果不是对枪炮足够热爱,没有人可以在这么枯燥的训练推演中坚持下来。”

热爱。一个词跳进记者的脑子里。

最初,这个词在记者脑海中是没有形象、声音与特点的,直到在“俱乐部”里看到那个简易的沙盘。

像是磁铁的两极,热爱这个词突然就和沙盘牢牢吸在一起,在记者脑海中具象起来。

仓库很简陋,中间摆放着一个沙盘,简陋却逼真。一座绿色的小岛,周边蓝色的“水域”上,航行着几艘小巧却精致的舰船模型。

这个沙盘的原型,是一座真实存在的小岛。邢加济按照测量的比例尺一点点将它塑造出来。

从海边运来沙子,用油漆给锯末上色,用矿泉水瓶完善舰船模型……为了模拟射击时更加真实,每一粒沙子,每一种色彩,每一艘舰船模型,邢加济都尽力做到完美。这个小小的沙盘背后,是他的热爱和汗水。

对邢加济这种几乎“偏执”的热爱,该支队导弹业务长郝红芳印象深刻——

郝红芳是俱乐部的第二批会员之一。他刚刚加入俱乐部那年,参加了俱乐部的一次登山活动。邢加济专门让他带上一个测数据的定位仪。

“这座山的高度、每个高点的准确位置,你都要准确记录。”行走在山石间,郝红芳逐渐明白,对一名优秀的射击指挥员而言,脑海里必须形成目标的轮廓,而这种轮廓便是一个个真实数据搭建起来的。

不单单是邢加济和郝红芳,几乎俱乐部里所有成员都对枪炮有种“偏执”的热爱。

这个特殊的俱乐部,没有咖啡,没有沙发,没有音乐。有的,是一张张求知的面孔,一个个忙碌的身影,一颗颗热爱的心。

枪炮,几乎成了贯穿这群年轻海军军官军旅人生的主题。

多少个日夜,他们在沙盘前来回推导,只为得出一个精准的数据,以佐证一个全新的设想,以期在训练中得以检验——

盐城舰原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刘宏刚,是俱乐部的首批会员。为了适应新的作战需求,他通过自学掌握了某型舰炮系统的战术软件。一次任务中,他成功抗击来自4个方向的多枚导弹,一举创造纪录。

最晚进入俱乐部的会员鲍非,曾在哈尔滨舰担任对海作战部门副作战长。在一次联合演练任务中,他操纵舰炮,打出超高命中率……

“生命的意义,在于人与人互相照亮。”从首批老会员到最新面孔,这群志同道合的战友,互相照亮,传递热爱。

向海图强,他们热爱的事业,是追求射击的极致,更是守护祖国海疆的安澜。

黄昏时分,长长的码头铺满了余晖。海风逐渐不再刮了,远处传来舰船出航的汽笛声。

“码头业务长”邢加济再次走上码头,挺了挺身子,步子不疾不徐。

来源:解放军报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enyituan.com/zysx/zysx/14395.html


当前时间: